2009年下半年度绿老师读经教学进度记录
一、市青少年宫周末国学班
2009.7.4——2009.8.16国学一期班(新生班),一共十二节课,共完成《大学》全文,《弟子规》全文,节选《唐诗三百首》十余首,短的如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长的如《将进酒》。80%以上熟读背诵。
2009.10.16——2010.1.9国学二期班(由新生班升成),一共十二节课,共完成《中庸》全文,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《座右铭》《女史箴》,《唐诗》十余首。一半以上孩子能熟读背诵。
2009.7.4——2009.8.16国学四期班,一共十二节课,共完成《论语》“公冶长第五”—“子罕第九”五篇;《朱子治家格言》全文;唐诗《长干行》《古意》《听董大弹胡笳声》《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》《琵琶行》《韩碑》;
2009.10.16——2010.1.9国学四期班,一共十二节课,共完成共完成《论语》“乡党第
二、卧龙学堂(闽南孟母堂周末班)
2009.9-2010.1间共十五次课:
蒙学班完成《中庸》全文,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《女史箴》《座右铭》等;
进阶班完成《论语》部分,《笠翁对韵》部分
小学班完成《孟子》部分,《笠翁对韵》部分(待补充……)
三、闽南孟母堂全日制私塾班
蒙学班(低龄段,无读经经验,识字量少的孩子):基本不做读经内容进度和数量上的要求,以感受学习气氛,提升读经兴趣,形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为主。每日有一定时间读中、英文经典,学习些手工,参与动手游戏,自由涂画,偶尔组织孩子又规律地画线条、写数字。中文经典完成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——“子罕第九”的诵读,《笠翁对韵》完成前九韵,比较少缺课及年龄稍微大些的B然、M翊、Z桐内容比较熟悉。
进阶班(有一定识字量,有一定的静定能力):9月到12月间,先期主要由老师带读,慢慢转为集体齐读,进而培养独立自由读。元月开始根据孩子情况,将部分孩子提升到自学班,完成内容另计。到
自学班(以自学为主,根据孩子个体的情况安排内容和进度),此班以学龄前儿童为主,中途进阶班有个别孩子提升至自学班。自学班每天8:30准时开始集体齐读40分钟,然后便是自学,不熟悉的课文听CD,听熟悉了自己大声读,读熟悉了就到老师面前试背,背诵不通过就再加读,通过了就进行下一篇。9月—元月中文读经记录为:
R俨:未上过幼儿园。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C瑗:上过幼儿园小班一年后来学堂。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Y江:曾上幼儿园中班半年。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H毅:上幼儿园读过小班一年,中班半年,中班下学期开始来孟母堂。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Y洲:上幼儿园读过小班一年,中班开始来孟母堂。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R桓:2009年暑期有来参与暑期读经班,9月回幼儿园读大班两周后家长决定从幼儿园退学,在上小学前的一年到孟母堂全日制班读经。半年来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Q慧:未上过幼儿园。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X同:2009年6月于厦门康桥幼儿园大班毕业,年龄不达上小学标准,原要复读大班一年的,后来妈妈从煜妈妈那了解到私塾,于是送孟母堂就读。半年来,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L睿:2009年暑期参加夏令营后,家长没有再让他回幼儿园读大班,而让他留在学堂参加全日制读经班,并将他弟弟也一起送来。半年来,熟读《论语》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尧曰二
以上记录未包括各班英文读经的情况。待补充……(春节放假,堂主是在老家写这段文字的,没有带记录本在身边。)
四、闽南孟母堂全日制私塾班—寒假插班生
内容安排:每天齐读《季氏十六》——《尧曰二十》一遍,《常礼举要》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申各一遍。下午英文+周一齐读书法帖,周二户外体育,周三数学,周四唱唐诗,周五书法。午间寒假作业。每天读《心经》一遍。上午课间弟子规经武;下午《静定训练》10分钟。
上了小学的孩子对读书都有情绪。参加三周班的5个孩子中,除了J程以前曾在卧龙学堂
不止是读书有情绪,做数学也有情绪。到了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是数学课,插班第一周我给自学班的每个孩子都布置了数学题目,私塾班的孩子兴高采烈“数字很简单数学很好玩”,小学生一听“数学哪里好玩,我最讨厌数学了,我不喜欢数学。啊,怎么在这里读经也要做数学题啊”,让我赶紧找了两道生活数学趣味题,以免消极情绪漫衍。J程、Z涵的题型跟H毅、C瑗的是一样的,但是上了小学的两个孩子反而不敢做,老师给演示做了几道题,还是不会做。等毅、程做完了题目,找老师“绿老师你给布置难一点的题目吧”因为他们就是认为数学很简单很好玩。
背书能力大不如未上小学的孩子。只要求读还好,到了试背的环节,才见得出来两者的差别。 “季氏十六——尧曰二十”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新课。私塾班老生和插班生同时在读,三周下来,私塾班的俨、毅、同、瑗、睿、桓等都有背下不少篇目,而插班的孩子除J程以外,无一人能完整背诵一篇下来。
先来说说之前有读过《论语》全文的J程:虽然上幼儿园大班开始,每周末都上国学班读经了,但也怕背诵,觉得背诵太难,以前只会背大学第一段和学而第一一小部分,对于背诵一直有抵触的情绪。她妈妈也担心他会因此产生厌读情绪,在给老师的留言本上表示并不要求背诵,只要把《学庸论语》一书中,没有读完的《中庸》后半篇读完即可。我建议孩子妈妈先采用老师的方法试试,鼓励他多读,在背诵上达到突破。还好最后J程家长支持,我用《超右脑英语学习法》里面的案例和闽南孟母堂同学的实际情况作类比,告诉J程背诵的前提是“多读熟读,敢试多试背”。第一天让他读最熟悉的“学而第一”到“公冶长第五”,后来就从“季氏”读到“尧曰”,重点先放在“季氏”这短篇上。第四天他流利背下来了,老师借机在课堂上表扬,并帮他数了一下本子上的记录,读了多少遍才背下来的。后来长一点的“阳货十七”他试背了几次都没有背诵通过有点气馁,再适时鼓励他,将本子上前后几次试背提醒的次数做分析,他也发现自己从第一次试背要提醒20几次到第六次试背只要提醒8次就背完了,是有进步的,信心大增,第二天便流利试背通过。第三周时,J程便将《论语》的最后五篇全部背诵完了。在他有读经背诵成就感之后,再让复习了《大学》全文,读完《中庸》14——24段,并复习了《中庸》前13段,轻松完成了妈妈计划要他读的内容《中庸》后半部分。因为他经常多写遍数,老师将他读“季氏、阳货、微子、子张、尧曰”各篇的遍数做了一下统计,平均在100遍,“实实在在地读就有实实在在的收获,你如果遍数上作弊了,背诵当然就对你关闭”。
再来说说其他上小学的孩子:开始的两周,只有原来读私塾的孩子会轮流到老师面前试背。而这些上了小学的孩子,如果不是老师请决不会主动到老师面前去试背的。J煜、Z涵、J程都有装病推说身体不舒服而躲避试背的情况。Z涵甚至哭着第二天不愿意再来。怎么办?讲故事呗。《超右脑英语学习法》
如果插班的时间能再长一两周,读经的兴趣被点着了的这些孩子,在背诵上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。就算是《论语》背不流利,转而背诵其他的就简单多了,Y威和Y森最后安排背诵《常礼举要》都很有成就感。同样,中途退出,两周班或者三周班没有坚持完成的,同样遗憾。Z涵前期虽然有情绪,好在家长很坚持,老师的工作才有办法继续,老师不会急功近利。对于涵,初期是使其放松,对老师产生信任感,“信而后谏”才有说服力,不必在乎她能读多少内容多少遍,首要是消除她怕读怕背的消极情绪,如果有硬性指标,就算是读完背完了,以后恐怕就更痛恨读经了……最后几天表现的情形告诉我涵是有收获的,一种喜悦的收获。(以后对于会中途退出的孩子,直接拒收好了,一期都没有坚持不但没有什么正面的效果,反而增加负面的影响。)
Y威:熟读《论语》“季氏、阳货、微子、子张、尧曰”,背诵完成《常礼举要》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申,通读《大学》《三字经》。
插班生颁发成绩证书一张:HJ程同学于
感言1:一定要让孩子早点接触读经教育,尽量在上小学之前就至少熟读背诵四书五经当中的一部经典。
感言2:一小时读经不如三小时读经。三小时读经的收获远不止一小时的三倍。(力禾
相关链接: